《修文舍人传》读后感
Published:
《中国古典小说导读》课程作业三
读毕此文,感想有二。
一是世间有才之士总被世俗耽误,许许多多真正有才华之士却因种种原因才华得不到显露,甚至曾看过这样的说法,有才能的人的作品,往往要等到去世后才能被世人发现并欣赏。甚至许多已故大师的作品在其生前完全无人问津。可见,我们对于才华、作品的评判是否有失偏颇,究竟怎样才是好的作品呢?又如何能做到不让大家逝去后才得到应有的尊重,又如何做到不是去世了的作者的作品就是好作品呢?现今的的确确存在着这样的怪象,明明是同一篇作品,作者在世时被批得一塌糊涂,作者去世后却被捧得举世无双,怪哉!
二是惊异于封建文人对于功名的追逐之强烈,为了做那所谓的阴间的官,竟欣然答应,安排后事,几天后赴死。想起上上篇《华亭逢故人记》中“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,亦当遗臭万年”之语,大概可见一斑了,为了做官,连生命、家人、尘世间的一切一切都能抛去,总感觉是种病态的、畸形的对未来前途的追求,难以苟同。我想,这种思想,大抵是源于封建社会中对于文人的那种不正常的引导所导致的吧,世人皆爱牡丹,而独爱莲者,少矣!
我想,作者五百年前于六朝松下,写下这篇故事,比起述说世间对作品评判标准不一的阴暗,更多的是想要表达对封建文人一心追求功名利禄的不屑与批判了。